隨著全球數字經濟高速發展,跨洋數據傳輸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傳統單模海底光纜的容量天花板日益凸顯。多芯光纖憑借其創新設計及成熟工藝,為海纜通信升級提供關鍵路徑。其核心優勢在于將多組獨立纖芯集成于單根光纖內,通過空間復用技術實現信號并行傳輸,在不增加海纜外徑的前提下,使單根光纜傳輸帶寬較傳統產品提升數倍,大幅突破容量限制。同時,多芯光纖可大幅度提升中繼器可以放大的纖芯數目,顯著提高海纜鋪設效率并降低長期運維成本,有效解決傳統海底光纜的擴展性難題。
未來,以多芯光纖為核心的海纜方案,將成為構建 Pbit/s 級超高速跨洋通信干線的主流選擇,為全球信息互聯互通筑牢 “海底高速通道”。
長飛公司暨光纖光纜先進制造與應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中山大學、南方海洋實驗室、暨南大學、杭州硫通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等,在大灣區桂山島與外伶仃島之間成功鋪設全球首條七芯光纖海底試驗光纜,建立超大容量、超長距離的海底光網絡,創下7芯空分復用海底光纜實地鋪設距離最長的世界紀錄。在2025 OECC (Opto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國際學術會議上,長飛公司就該項研究參與發表一篇PDP論文(Post-deadline Paper)論文,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長飛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光纖光纜企業,憑借其在光纖制造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為此次項目提供了高性能的七芯光纖。長飛提供的七芯光纖憑借突破性的設計,實現了 “尺寸不變、性能躍升” 的技術突破,為海纜通信領域的容量升級與性能優化提供了關鍵支撐。其核心技術亮點集中體現在尺寸控制、容量提升與傳輸性能三大維度,全面契合海纜長期穩定運行的嚴苛需求。
從尺寸兼容性來看,七芯光纖的涂敷直徑與當前廣泛應用的普通單模光纖保持高度一致,均控制在250微米的標準范圍內。這一設計不僅避免了對現有海纜生產、敷設及終端設備的大規模改造,降低了技術落地的成本與難度,更意味著在相同的海纜纜徑空間內,可實現通信通道數量的倍數級增加,為海纜 “擴容不增粗”的升級路徑奠定了基礎。?
在通信容量方面,相較于傳統單模光纖單通道的傳輸模式,七芯光纖通過在單根光纖內集成七個獨立傳輸芯層,使得通信容量數倍地提升。這一突破對于應對海洋通信領域日益增長的數據傳輸需求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可有效緩解現有海纜網絡的帶寬壓力,為未來海洋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提供核心技術保障。?更值得關注的是,七芯光纖在傳輸性能上同樣展現出卓越實力,關鍵指標全面滿足海纜應用的嚴苛標準。其纖芯采用凹槽輔助結構設計,不僅使每個纖芯的彎曲損耗精準滿足G.657標準要求,更能大幅降低纖芯間的信號串擾。
在關鍵器件方面,配套的七芯扇入扇出器件以亮眼的性能,保障了七芯光纖與現有通信系統的高效適配,為其在海洋通信場景的實際應用提供了完整且可靠的技術支撐,實現了超高集成度的空分復用海纜信號傳輸系統的實驗驗證。
?長飛公司聯合合作方成功鋪設全球首條七芯光纖海底光纜,標志著我國在海底空分復用通信技術實現重大突破。該技術以“尺寸不變、性能躍升”為核心,有效解決傳統海纜容量不足和運維成本高的痛點。未來,空分復用技術將進一步優化全球信息互聯互通格局,筑牢海底通信基石,推動我國高端光通信技術走向世界。